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简介
2021年9月,按照加强专业群建设的思路,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在原环境艺术学院与建筑学院的基础上合并成立,现有环境设计、建筑学和土木工程三个专业,现有在校生两千多人。学院按照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依托校政企行“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了“名师引领”多主体教育资源,建设了“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结合北海海洋文化特色和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双城培养”优势,创新了“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互融的新乡村建设“教学模式,培养满足行业需求,品德高尚,视野开阔,基础扎实,专业应用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专业建设 学院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确立了“完善教研基础,拓展学科平台,形成区位特色,争创全国一流”的专业发展定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课程改革为先导,产教协同为平台,夯实地方服务之基,加强协同育人之本,铸造应用人才之魂,努力为国家的城市和乡村建设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前,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是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列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牵头单位;2018年学院环境设计专业获批为广西民办高校重点支持建设专业;2019年环境设计专业入选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年获得自治区一流课程。 2021年,学院获批为1 x室内设计职业等级认证本科第一批考核点。2024年,获得全国室内装饰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师资队伍 学院按照“专家领航,青年强基”的专业师资建设思路,构建了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220人,其中自有教师143人,外聘教师77人;副高及以上职称84人,中级职称48人,初级职称88人。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设计名家、自治区优秀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等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骨干。
教学条件 学院按照“产学融合,能力递进”的思路建立了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配置了充足的教学设施设备。为强化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学院以面积19000余平米的教学楼(公德楼)为主体,相继建设了基础创意实验室、设计创意实验室、创新创业中心、人居环境艺术研究所、绘画实验室、装饰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测量实训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制图实验室、软件实验室、模型工坊等各类型实训室50间,实验室设施及仪器设备数量满足教学需要。校外已与北京、北海共33家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遴选建设各类优质校外实训基地9个,保障了实践教学正常开展。
教学改革 学院注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各专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全面落实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战略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着力推进关键育人环节的建设,以obe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主线”的“一核二基三化四融”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阶段、多主体、多平台”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学院把“协同育人”作为加快专业发展、增强办学实力的有效途径,积极构建“校政企行”协同育人平台,与国内外高校、区内政府机构、国内优秀企业和国内行业协会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着力开拓学科专业和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实训基地、教材建设和学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实现了平台合作单位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应用研究 学院重视开展应用研究工作。近三年来,承担横向课题10项、服务社会科研项目4项;区、校两级教师教改课题教学研究参与和立项共100项(其中教改项目66项,科研项目34项);教师集体或个人获校级及以上荣誉称号214项、获得市厅级以上单项荣誉奖项185项;教师获省级以上教育信息化大奖赛获奖1项、获厅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获奖2项、获校级教学技能大赛获奖10项;教师出版著作9部,师生发表论文192篇(其中老师166篇,学生26篇),申请专利共33件。
培养质量 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基本持续保持在85%以上,体现了“学有所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广西同类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创业、考研、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数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近三年来,师生参加专业竞赛的成绩突出,获得的主要奖项达到760多项。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已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高级建筑与环境设计专业人才,毕业生中也涌现出很多自主创业的成功人士,获得社会广泛好评。
2024年4月